相关资讯

24种写作法,得一法而写顺手,顺手能写10000文
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3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40

【重要提醒】经常点一点

图片

图片

,就能经常收到并不错过每期推文啦!

24种“顺手”写作法

作者:Ashida

你说说,啥是写作法,啥是风格,啥是文体,啥是题材,啥是结构,啥是写作法混搭,等等等等?其实写到最后,核心就一个“顺手”。得一法而写顺手,顺手能写10000文。

本期24种写作法,你可能会问 “哪种最好用”?其实没有最好用的,只有最顺手的。

比如你想跟朋友分享日常,唠嗑式、第二人称对话式就很合适;想写让人感动的事,掏心窝式、小物件特写式就管用;想勾着读者看,倒叙勾人式、故事化写作就好用。

最后你会发现,只要把你想写的、想说的,用顺手的方式写出来,就是好的你的写作法、你的风格、你的文体、你的结构等等等等。

毕竟写作不是考试,没有标准答案,你舒服,读者读着也舒服,就成了。

1. 唠嗑式写作:像跟熟人聊天一样写

这方法特简单,就是把读者当你隔壁邻居、办公室搭子,怎么说话就怎么写,不用端着,不用装文艺,咋自然咋来。

片段

早上出门买豆浆,摊主张婶正给我灌袋儿,嘴就没停:“昨天你家楼下那小伙子,骑个电动车驮着两大箱水,刚拐过弯就摔了,水洒了一地。我喊他慢点,他还跟我笑,说'婶儿没事,我年轻’。你说现在年轻人,干啥都火急火燎的。对了,你今天要甜的还是咸的?我记得你上周说想试试咸的,今天特意多煮了点。” 我赶紧说要咸的,递钱的时候看见她围裙上沾了圈豆浆渍,应该是早上忙的时候溅的,以前没注意过。

解析

你看这段没写啥大事,就是买豆浆的日常,但张婶的话、我的反应,还有围裙上的豆浆渍,都是平时聊天会有的细节。没说 “张婶很热心”,但她记着我想喝咸豆浆、提醒小伙子慢点儿,这些话一出来,热心劲儿就显出来了。读着就像你自己站在豆浆摊前,听俩人唠嗑,不生硬。

注意事项

唠嗑归唠嗑,别跑题。比如写买豆浆,就别突然扯 “我去年去海南旅游,那边的豆浆是甜的”,扯远了读者就跟不上了。得围着一个小场景或小事说,别东一榔头西一棒子。

2. 画面式写作:让读者 “看见” 你写的场景

这方法核心是不用 “热闹”“好看”“舒服” 这种空词,而是写眼睛能看、耳朵能听、鼻子能闻的细节,让读者像身临其境一样。

片段

傍晚去菜市场,刚进门就听见 “咔哧” 一声,是隔壁李大妈在挑黄瓜,捏着黄瓜尾巴掰了个小尖儿,嘴里还念叨 “这黄瓜得脆,软趴趴的炒着没味儿”。右边鱼摊的水顺着瓷砖缝流,带着股子海腥味,老板正用网兜捞鲈鱼,鱼尾巴 “啪嗒啪嗒” 拍着水,溅了他裤腿一滩湿。最里头的辣椒摊最显眼,红的、绿的辣椒堆在竹筐里,阳光从棚顶的缝儿漏下来,照在辣椒上,看着就辣得慌。

解析

没说 “菜市场很热闹”,而是写了李大妈掰黄瓜的声音、鱼摊的腥味、鲈鱼拍水的动静,还有辣椒的颜色和阳光的样子。这些都是读者能 “感” 到的细节,一读就像站在菜市场里,比干巴巴说 “热闹” 管用多了。

注意事项

别贪多。要是写菜市场,又写天上的云、路边的汽车、远处的高楼,细节就散了。重点抓 1-2 个感官就行,比如先写声音再写颜色,太多了读者记不住,反而没画面感。

3. 掏心窝式写作:把心里的话直白说出来

这种方法不绕弯子,不用藏着掖着,心里咋想的就咋写,像跟朋友掏心窝子吐槽、分享心情一样,容易拉近距离。

片段

今天下班路上,看见路边有个老奶奶蹲在那儿喂猫,三只小猫围着她脚边蹭。我突然就想起我奶奶了,以前她也总在老家院子里喂流浪猫,每次都把馒头掰碎了,蹲在地上等猫来。那时候我总嫌她慢,催她 “奶奶你快起来,地上凉”,她总说 “猫饿着肚子呢,等它们吃完”。现在奶奶不在了,我再也没见过有人像她那样,蹲在地上慢慢喂猫了。想着想着,眼睛就有点湿,赶紧别过头,怕路人看见。

解析

这段没装坚强,也没说 “我很想念奶奶”,而是直接写看见喂猫的奶奶想起自己奶奶,想起以前的小事,还有眼睛湿了的反应。心里的想念直白说出来,读者能跟着共情,觉得 “哦,原来她是这么想的”,不觉得假。

注意事项

别光说情绪,得带小事。要是只写 “我很想奶奶,我好难过”,读者不知道你为啥难过,就没共鸣。得像例子里那样,把 “奶奶喂猫” 这个小事带上,情绪才有依托,别人才懂你的心情。

4. 动作代情绪写作:别直说 “我生气”,用动作显出来

这种方法不直接写 “我开心”“我生气”“我难过”,而是通过动作、神态来表现情绪,比直白说更有画面感,也更真实。

片段

今天跟同事约好一起吃午饭,我在餐厅等了她四十分钟,她才慢悠悠来,还说 “路上刷视频忘了时间”。我没说 “我生气了”,就是把手里的菜单往桌子上放了放,声音比平时低了点:“我点的面都凉了。” 她要拿菜单再点,我伸手把菜单往我这边拉了拉,说 “不用了,我一会儿还要回去赶报告,吃快点就行”。吃饭的时候,我没怎么说话,用筷子拨着碗里的面,没吃几口。

解析

你看这段没提 “生气” 俩字,但 “放菜单的动作”“声音变低”“拉菜单”“拨面条不吃”,这些动作都透着不高兴。读者一看就知道 “哦,她肯定生气了”,比直接说 “我很生气” 更有代入感,也更自然。

注意事项

动作要符合情绪。别写 “生气的时候,我开心地蹦了蹦”,这就矛盾了。得像例子里那样,生气就用 “放东西重一点”“话少” 这种符合情绪的动作,不然读者会困惑。

5. 对话带戏写作:用对话推进事儿,不用多解释

这种方法不用你在旁边 “解说”,比如 “他们俩吵架了,因为小明没带钥匙”,而是直接写俩人的对话,让读者从对话里知道发生了啥,有啥矛盾。

片段

我刚进门,就听见我妈和我爸在客厅说话,声音有点冲。我妈:“你昨天出门为啥不把钥匙放在玄关柜上?我今天买菜回来,在门口等了半个钟头,风都快把我吹感冒了!”我爸:“我昨天回来晚,忘了嘛,多大点事儿,至于这么喊吗?”我妈:“忘了?上次你也忘了,我跟你说过多少次,钥匙就放固定地方,你就是不听!”我爸:“好好好,我错了还不行吗?下次记着,别喊了,邻居听见不好。”我妈:“邻居听见?我在门口冻着的时候,你咋不想呢?”

解析

没写 “我妈和我爸因为钥匙吵架了”,而是直接写俩人的对话。从对话里能看出来,我妈因为等钥匙冻着了,我爸忘了放钥匙还觉得小事,俩人吵起来了。读者不用你解说,自己就能从对话里搞懂事儿,还觉得像真听见俩人吵架一样。

注意事项

对话别太啰嗦。别写 “我妈说:'你昨天出门的时候,为啥不把那串银色的、有个小企鹅挂坠的钥匙,放在客厅门口那个棕色的玄关柜上呢?’” 太详细反而假,平时说话没人这么啰嗦,简单点,像日常对话就行。

6. 小物件特写写作:拿个小物件当 “引子”,写背后的事儿

这种方法不直接写 “我和朋友关系好”“我难忘那件事”,而是拿一个小物件(比如旧钢笔、破杯子、老照片)当主角,通过写物件的细节,带出背后的人和事。

片段

我书桌抽屉里,一直放着一个蓝色的塑料杯,杯身上印的小熊都掉漆了,杯底还有道裂缝,装水会漏。这是我高中同桌送我的,那时候我总忘带杯子,每次渴了都跟她借水喝。有天她递我这个杯子,说 “以后别借水了,这个给你,我妈昨天给我买了俩”。后来高中毕业,我们去了不同的城市,去年她结婚,我去参加婚礼,她看见我还说 “你那杯子没扔呢?我还以为早坏了”。我笑着说没扔,其实不是没坏,是舍不得扔 —— 每次看见这个杯子,就想起高中上课的时候,她偷偷给我递饼干,我跟她借水喝的日子。

解析

没写 “我和高中同桌关系很好,我很怀念高中时光”,而是写了一个掉漆、漏⽔的塑料杯。通过杯子的样子,带出同桌送杯子的事、结婚时的对话,还有高中的回忆。小物件是个 “钩子”,勾出背后的故事,比直接说怀念更有味道。

注意事项

别光写物件,得带事儿。要是只写 “我有个蓝色塑料杯,掉漆了,有裂缝”,读者不知道这杯子有啥意义,就没感觉。得像例子里那样,写物件背后的人和事,物件才有 “魂”,读者才懂为啥你舍不得扔。

7. 断句控写作:用短句子抓情绪,让读者跟着紧张 / 难过

这种方法不用长句子,多⽤短句子,一句一行或者两句一行,节奏快,能抓住情绪,比如写紧张、难过、激动的时候,用短句子特别管用。

片段

今天去考试,进考场前,我手一直在抖。摸口袋,想拿准考证。没摸到。心一下子慌了。翻书包,拉链拉得太急,卡住了。手更抖了。监考老师喊 “还有五分钟,没进的快点”。我急得汗都出来了。突然想起,早上出门的时候,把准考证夹在课本里了。赶紧把课本拿出来,翻开。看见了,准考证在第二页。心里的石头,终于落地了。

解析

全是短句子,一句写一个动作或情绪:手抖、没摸到准考证、心慌、拉链卡住、出汗、找到准考证。节奏很快,读者跟着句子走,能感觉到 “我” 当时的紧张,就像自己在考试前找准考证一样,比用长句子 “我去考试的时候,因为找不到准考证而非常紧张,后来在课本里找到了才放心” 更有代入感。

注意事项

别啥时候都用。写平静的场景(比如晒太阳、散步)就别用短句子,不然显得很怪。只有写紧张、激动、难过这种情绪强的场景,用短句子才管用,不然会让读者觉得累。

8. 长句流写作:用长句子铺场景,让节奏慢下来

跟断句控相反,这种方法用长句子,一句里能装多个细节,节奏慢,适合铺陈安静、舒缓的场景,比如写傍晚的公园、清晨的老家。

片段

周末早上,我坐在老家的院子里,看着爷爷坐在藤椅上慢悠悠地喝茶,阳光从院⼦里的老槐树叶缝里漏下来,洒在爷爷的白头发上,也洒在地上的青石板上,形成一个个小小的光斑,旁边的母鸡带着几只小鸡在找食吃,小鸡 “叽叽喳喳” 地跟着母鸡,时不时啄一下地上的米粒,风从门口吹进来,带着墙外油菜花的香味,吹得槐树叶 “沙沙” 响,爷爷喝了口茶,跟我说 “这天气,坐着晒晒太阳,比在城里舒服多了”。

解析

用了一个长句子,把 “阳光、爷爷喝茶、母鸡带小鸡、风、油菜花香味” 这些细节都装进去了。节奏慢,读着不着急,能感觉到老家早上的安静和舒服,就像自己坐在院子里一样,比用短句子 “我坐在院子里。爷爷在喝茶。阳光很好。母鸡带小鸡。” 更有画面的连贯性。

注意事项

长句子别太绕。别写 “我坐在老家的院子里,看着爷爷坐在藤椅上慢悠悠地喝茶,阳光从院子里的老槐树叶缝里漏下来,洒在爷爷的白头发上,也洒在地上的青石板上,形成一个个小小的光斑,旁边的母鸡带着几只小鸡在找食吃,小鸡'叽叽喳喳’地跟着母鸡,时不时啄一下地上的米粒,风从门口吹进来,带着墙外油菜花的香味,吹得槐树叶'沙沙’响,爷爷喝了口茶,跟我说'这天气,坐着晒晒太阳,比在城里舒服多了’,我听了爷爷的话,觉得很对,就拿起旁边的书翻了翻”,太长了读者喘不过气,中间可以适当断句,但别断得太碎。

9. 上帝视角写作:像 “老天爷” 一样,啥都知道啥都写

这种方法不是站在 “我” 的角度写,也不是站在 “你” 的角度写,而是像上帝一样,能看见所有人的动作、想法,知道所有事的来龙去脉,适合写多个人物的场景。

(未完……已转入《写作技法精讲40炼》)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顶级禅意苔玉,最雅致的桌面盆景!

下一篇:没有了